网站首页 红色遗迹 查看内容

岁月如歌,唱响红色山南

bdhswh 2021-1-20 09:13 493人围观 红色遗迹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山南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红色与战火的交错,仿佛回到了那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当中。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多了几分沧桑,几分繁华。

沧桑古槐 见证红色百年

九龙镇山南村是位于涞水县的一个千年古村落,四周群山环绕,满目苍翠。如今的山南,已是涞水旅游产业上一颗亮眼的明珠。擦亮这颗明珠的,却是“红色”——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和红色精神的代代传承。

村落的中心位置,一棵古槐树矗立千年,见证了山南村的兴衰发展。山南村是革命老区,是原冀热察区党委、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萧克、邓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抗日时期,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父子同上战场、兄弟三人同参军”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当时只有 70 多户,430 人的山南村,就有 94 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为了抗日斗争的胜利,22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古槐前行百余步,便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和冀热察区党委旧址。

1939 年 2 月 7 日, 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萧克在山南村成立了由八路军第 4 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组成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同时成立冀热察区党委,山南村成为平西抗战火种的发源地。

冀热察挺进军从 1939 年 2 月 7 日在山南村成立,到 1939 年 10 月底挺进军司令部迁出该地,虽然只有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却奠定了冀热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

距离古槐不远处,便是曹火星故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传唱几十年的经典歌曲就是由这里的“霸王鞭”曲调演绎脱胎而来。

1943 年 9 月,音乐家曹火星来到山南村工作,在敌对势力的进攻下,曹火星脑海里迸发出一个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心声的最强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经雕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初稿在山南村诞生,结合当地非常流行的霸王鞭舞蹈形式进行表演,迅速在全国唱响。

后来,词曲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很快唱遍了晋察冀,唱遍了抗日根据地,飞出山坳,飞上云端,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传遍了全中国。

沿着胡同下行数十步,一侧的墙上刻有曹火星的雕像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谱子。复前行,便看到有一座挂有八路军挺进剧社牌子的大门。

挺进剧社 1939 年 5 月 1 日成立于平西抗日根据地涞水县,其前身为八路军宋时轮支队宣传队。初属挺进军政治部,后相继改属平西军区政治部和冀察军区政治部领导。挺进剧社白天行军,晚上编排节目。社员组成宣传小分队,在村头,在路旁,在各种大小场所,在炮火纷飞的战斗间隙,宣传政治形势,鼓舞战斗士气,成为战时很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

如今漫步在山南村,满目所见皆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红色大字屹立山顶,民房外墙上鲜艳的红五星和随处可见的抗战宣传标语诉说着革命年代的红色历史。千年古槐依旧,红色精神永存。

红歌新唱 助力山南奔小康

借助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和文化,村委会为山南村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子。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并和党员干部群众反复协商,最终确定了依托野三坡旅游开发的大背景,发展红色旅游,走“旅游兴村”的脱贫致富道路。

为丰富山南村的红色爱国教育内容,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革邀请省群艺馆相关专家给村里做专业指导,把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排练文艺节目和广场舞,自编自演了一些红色题材的节目,如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蹈《红色娘子军》《洗衣歌》《十唱红军》等表现军民鱼水情深的佳作。

为改变以往的参观讲解的沉闷模式,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和展现幸福新农村的饱满精神状态,村里还特别编排了演员与游客互动的节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游客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革命的豪情壮志,增强了广大群众奔向富裕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2015 年 10 月, 涞水县派驻工作队到山南村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开始精准扶贫工作。2016 年,借助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山南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一一落实……为村里的老百姓打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涞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助山南村对冀热察区党委旧址进行了修缮,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霸王鞭结合,打造红色精品舞台剧目,以舞蹈形式进行表演,迅速在全国唱响,并进行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演职人员表示,“霸王鞭”是涞水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也是在家乡唱响的,所以对这个节目有特别的感情,只要一演起来就特别激动、特别有力量。此外,山南村还成立了“八路军大食堂”餐厅,一整套的服务流程体系为当地的群众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革命遗址被重点保护,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2019 年 4 月 21 日,山南村正式启动“山南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接待项目,通过重温当年的抗战历史、听八路军后代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节目等多种形式,使广大游客了解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抗战历史。

通过县政府、村两委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山南村的红色旅游初具规模,来自北京、保定等周边市县的党员、群众纷纷来到这里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山南村借助红色旅游助力脱贫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展红色旅游 村民生活日日新

山南村,全村 602 户 1392 人。近些年,山南村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的山南村,早已摆脱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形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每到傍晚,就是村里广场最热闹的时刻,在明亮灯光的照射下,村民们开始了夜生活:遛弯儿、跳广场舞,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着家常,一片祥和、安宁。

2016 年,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街道硬化 28000 多平米,房屋沿街墙壁整修 20000 多平米,安装沿街路灯 196 盏,文化墙绘制 120 处,绿化面积 7800 平米,新建了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村卫生室,改造了幼儿园。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帮扶工作队成立了“涞水县满山红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 20余万元建起了养蜂场。同时帮助山南村的村民开办了集服装、鞋帽于一体的“无人超市”。

八路军大食堂,可以体验经典“大锅饭”。所食之物皆是本地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如:油香、小米饭、饸烙、压肉、铁锅鱼、卤水豆腐等。

2019 年底,“山南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约 3 万人次,首期解决村民长期就业20 余人,人均年收入 1 万元左右,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村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山南村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2020 年该村还荣获河北省重点旅游村称号。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单位、文广旅局的帮助下,2020 年完成了 200 多万元的遗址修复项目。为了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扶贫办支持了 1500 万元的高端民宿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 2021 年五一期间正式营业。高端民宿的建立,将会对全村旅游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村民增收提供保障。

涞水县平西红色抗战旅游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立项后将进行项目建设。深入红色景区和绿色生态游相结合,打造高规格的红色景区,助力涞水全域旅游发展。

来自: 搜狐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