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口述历史 查看内容

卜兴汉:儿童团里故事多

hsbd 2022-6-9 19:09 644人围观 口述历史

 

口述人:卜兴汉

籍贯:清苑县丰台村

采访人:卜觉民

采访时间:2016125

整理人:卜觉民

校对人:李薇

 

我于1923215日出生在清苑县丰台村(今属保定市莲池区)。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占领了保定城。为了抗日,在中国共产党清苑县委的领导下,各种抗日武装纷纷成立,各村都成立了“五大会”,有农救会、武委会(青壮年抗日武装组织)、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救会(青年抗日救国会)、文建会(文化人的组织),我是农会宣传委员,同时在青救会当秘书,青救会主任是徐振寿,他不认识字,我主要是帮助他处理一些文件,同时主抓儿童团工作。

当时保定城周边二三华里范围内属于敌占区,日本鬼子活动猖獗,丰台村属于游击区,是敌我拉锯战的地区,再往南8华里的大魏村一带属于解放区(根据地),当时的儿童团非常活跃,丰台村儿童团大概有70多人,大都是7~12岁孩子,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查汉奸,平时带领孩子们唱革命歌曲,做体操,打霸王鞭,扭秧歌。唱革命歌曲是我们的主要战斗武器,通过歌曲唤醒老百姓的革命意识,拥护共产党、八路军,鼓舞了人民抗战的决心。当时各村开会儿童团都要拉歌,谁会的歌曲少谁就会落下风,所以我们都把歌曲当宝贝,每当有外来干部或者老区的同志过来,我们就死磨硬泡要学几首新歌,现在我印象最深、学习最晚的、也是一个老同志带回来的歌就是《瓜儿离不开秧》,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歌词大意是:孩儿不离娘,瓜儿不离秧,冀中的人民,离不开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党,你是孩子的娘,你是瓜儿的秧,孩子的娘,瓜儿的秧;瓜儿的秧,孩子的娘啊;冀中的人民哪,热烈地拥护你,共产党……还有《解放区的天》《老乡、老乡快去把兵当》等等。

儿童团的另一个任务是送鸡毛信,鸡毛信分成三个等级,一般的信在信封上画一个十字,重要的信件画两个十字,十分紧急的画三个十字。每封信信封的背面都画有路线图,标明先送到某村,再送到某村,每个村都有专门负责送信的,一村一站,每个村的只负责送到邻村,采用接力的方式送到根据地。当时的公文都采取这种形式传递,这是我们当时的一项主要工作。

儿童团还有一项主要任务是站岗查路条。当时为了防止特务渗透,保护革命组织,我们每天都要在村里的主要路口放哨,遇到陌生人进村都要进行盘查,村民出门都要有村公所开具的路条,当时领导给我们布置工作时要求“即便是熟人没有条子也不让进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村北执行任务,当时执勤的孩子叫张四元,看到路上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他舅舅,到村里找自己的姐姐有事,由于走得匆忙没有开路条,无论他舅舅怎么解释,张四元坚决不让他进村,说团长说了“无论你是谁,没有路条坚决不让进村”,我赶紧派人把张四元的妈妈叫来,两个人在村口说清了事,最终也没有让他进村,临走四元妈妈把四元狠狠骂了一顿:“你真是个死心眼。”

当时儿童团的活动给孩子们带去了很多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宣传了抗日思想,为抗日队伍积蓄了力量。

19412月,受区委指派,我和徐金科一起在本村当教师,同时兼任村里儿童团工作,当时学校里主要有两种课本,一种是从保定书店购买的识字课本,没有政治内容,装订精美。另一种是抗日课本,内容由当时区委文教专员王子贤带给我们,我和徐金科就找来一些窗户纸利用晚上抄写课本,这个工作量很大,要保证每个学生一本,我记得当时课本的内容很简单,第一课是,人—工人、农人;工人做工,农人种地。后面就涉及政治内容如:八路军、共产党、打倒日本鬼子等等。我们这一带属于游击区,所以经常受到鬼子汉奸的袭扰。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得到消息,说日本鬼子进村了,我们一方面组织大一点的孩子撤离,另一方面赶紧收集抗日课本,我们把收到的课本装在一个包袱里藏到教室的顶棚上,当时的教室是由秫秸和窗户纸糊的,不知道是由于顶棚年久失修,还是装书本的包袱太重,工夫不大,就听“吧嗒”一声,包袱掉了下来,可把我们吓坏了,这时院子外边已经乱成一锅粥,怎么办?跑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关键是把书藏好,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我们取暖用的煤火炉,煤火炉下边有一个炉灰坑,坑上盖着一块木板,我赶紧掀起木板把抗日课本放进去,重新盖好,这时徐金科已经给那些年纪小的孩子发了识字课本,组织他们读书。随着脚步声进来三个日本鬼子,他们铁青着脸,瞪着大眼珠子四处张望,我的心里砰砰直跳,生怕出现什么问题,这时一个日本军官拿起一个学生的课本,仔细看起来,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破绽,脸上渐渐泛起笑容,说了一句“呦西”就转身走了,老师、孩子们都安全了,这时我们提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当时在保定有一个伪军团长,叫杨团长,驻扎在保定乾义面粉厂,经常到村里骚扰,他有句口头禅叫“要吃鸡蛋到唐庄,要吃点心到丰台”。因为丰台村里有个点心铺,杨团长来了之后就整口袋地往回装,老百姓们深受其害,于是组织上决定在丰台村设点伏击杨团长。这时王子贤已经调到敌工科工作,一天晚上他到村里找我商量伏击杨团长的事,看看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伏击最好。最后我们商定在小学校南面徐振发家的房顶伏击,因为敌人来了之后每次都是驻扎在庙台,徐振发家和庙台只隔着一条路,是个伏击的好地方。过了两天我们得到内部消息说杨团长要到村里来,王子贤告诉我让我几月几日(记不清具体日子)晚上等村里人们都睡了觉,去村南接武工队进村,让他们来看看地形,看埋伏在哪打最好。那天晚上等人们都睡了,月亮一树梢儿高,我出村顺着大道沟子向南走,那时候青纱帐没了,为了掩护,各村之间的路边都挖了一人深的大道沟子,道沟中间有防空洞,我到了和小魏村搭界的地方,找了个防空洞开始等着,我等了很长很长时间,迷迷糊糊地快睡着的时候,忽然看到从南面来了六七个人,肩上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大盖,上着明晃晃的刺刀,为首的是武工队小队长臧化南,我把他们带进村,给他们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正在地里干活,这时有一个人匆匆跑过来递给我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来了,你今天无论多忙都不要到地里去,到村北去给我们放哨”。我就赶紧放下锄头抄近路向村北跑去。还没到村口就听见村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我一想坏了,怎么这么快就接上火了,武工队只有六七个人肯定要吃亏。当我赶到村里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八路军独立营的同志们已经悄悄埋伏到村里了,八路军以优势兵力围歼了大部分伪军,杨团长带领残部逃跑了,从此再也不敢到村里骚扰了。

保定解放后,王子贤调到保定市公安局任二科的科长,想调我到保定工作,但是我已经习惯了教书育人这种平静的生活,王子贤批评我说:“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联系老同志。”我说:“在革命艰苦的时候、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舍身而上;现在环境好了,我就不主动联系你们了。”后来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郊区富昌乡大祝泽(现属竞秀区)小学工作,直到1983年退休,从教42年,在大祝泽村教了两三代人。虽然工作很平凡,但是回想起来,总觉得我是在用自己的知识教育人,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